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蠟染的發展基礎和分類。
蠟染的發展基礎
蠟染,古稱“蠟纈”。傳統民間印染工藝之一。是一種以蠟為防染材料進行防染的傳統手工印染技藝。據考證,“蠟染”一詞在文獻中早、確切的記載是唐代慧琳寫的《一切經音義》卷五十之“眾纈”:“今謂西國有淡歰汁,點之成纈,如此方蠟點纈也。”“纈”是以輔染物輔助印染過程而染出的織物,纈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代絲綢印染技藝的重大進步。蠟染今在布依、苗、瑤、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單等多喜用蠟染作裝飾。主要方法是用蠟刀蘸蠟液,在白布上描繪幾何圖案或花、鳥、蟲、魚等紋樣,然后浸入靛缸(以藍色為主),用水煮脫蠟即現花紋。結構嚴謹,線條流暢,裝飾趣味很強,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蠟染的發明以人們對物質特性的重復認識和利用為基礎,并需要具備一定的環境因素和技術條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質條件和文化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蠟染是基于人們對服飾美化的需要,在人類文明進步到一定程度后產生的,是在多種染織工藝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蠟染產生的時間應在紡織、印色和畫饋工藝成熟之后。從原料上看,蠟染對面料沒有特殊要求,棉、麻、絲、毛織物都能采用;防染材料也不拘于特定品種,動植物蠟均可使用,通常是用樹脂和蜂蠟;染色只能用冷染工藝,一般是植物染色,以靛藍為主。從范圍來看,蠟染技術存在與上很多地方,風格和使用方式也多種多樣。由于受地理和氣候的影響,北方寒冷地區不宜進行蠟染,因此蠟染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蠟染的分類
中國蠟染藝術,大多是集中于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因而具有獨特的民族特征、民間特色與地域個性。這些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自然條件好,有山有水,適合種植靛藍和養殖蜜蜂,為蠟染的創造提供了必要條件。中國民族民間蠟染藝術,盡管集中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但由于西南地域廣袤、民族多元,形成了不同形式與不同風格的蠟染藝術。有的雖是多個民族居住在同一地區,其蠟染風格卻是相同,有的雖是同一民族,但由于分布在相距較遠的不同區域,其蠟染風格卻迥然相異。對于這種多樣的蠟染藝術現狀,不管是從不同地域還是從不同民族來認識和理解,似乎都很難采用一種方法或一種分類。因此,有學者按不同地域分析蠟染藝術的特征,有學者按不同民族理解蠟染藝術的風格,筆者以二者兼容方式,來分析與論述中國的蠟染藝術。
按地域來說,中國蠟染主要集中的地域是貴州、云南、廣西、海南、四川、湖南、廣東,臺灣、江西等地,按民族來說,中國蠟染主要是在少數民族中流傳與使用,如苗族、布依族、瑤族、水族、彝族、土族、白族等,按方言來說,中國蠟染主要集中在黔東方言、黔滇方言、。黔西方言等地區。不同民族服飾、圖案與不同民族語言是有著內在聯系的,“在服飾不同的苗族中,其語言有差異,如服飾差別大,其語言的差異相應也大,語言相同,其服飾基本款式也大同小異。按風格來說,中國蠟染的風格可分為不同的類型、特征,如丹寨型、重安江型,織金型、榕江型、川南型、海南型、文山型等。2這種風格分類,是以藝術為主、跨地區的分類方法。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相同民族和不同地域,其蠟染在用途、工藝、圖案、風格上各不相同。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大多集中在中國西南的邊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