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麗繡坊繼續為大家訴說古老的魅力,這一次呢,給大家說一說土家刺繡。
“白布帕子四只角,四只角上繡雁鵝;
帕子爛了雁鵝在,不看人材看手腳。”
土家山寨把能否挑花繡朵作為衡量一個土家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標志。
土家族是一個精于紡織刺繡的民族。早在秦漢時代,土家先民就已能織成一種精細的“布”。宋代以后,土家族的紡織技術日益發達,除了一般的土布外,西蘭卡普是土家民間紡織及刺繡藝術的精華,被專家稱為“與湘繡齊名的母親藝術”。土家刺繡分“挑花”、“裝花”、“繡花”三種。“挑花”工藝主要運用于制作西蘭卡普。
它是在機床窄小的土織布機上,用藍、黑、紅、白等色棉線為經,用各種色彩的絲、棉、毛線為緯,采用挑花工藝手工挑織而成的。圖案多用象征和抽象的表現手法,直線造型,連續對稱,呈單一型的演進變化,具有粗獷洗煉、結構飽滿、色彩艷麗、圖案奇特的藝術效果。“裝花”,又叫扯花或牽花,大多運用在姑娘們的繡花鞋上,也有用來做服裝花邊或角花、胸花、枕頭蓋、童帽和繡花荷包等等。一般先將要繡的花用紙剪成花樣,貼在繡花底布上,然后照著紙樣用絲線繡制。繡成之后,絲線便把底樣蒙蓋在里面了,圖案略顯突出,具有厚實的立體感。
“繡花”,一般運用于納鞋墊,作為土家族的傳統手工織藝,一直沿用至今。繡鞋墊先是用上好的白麻布漿粘六至八層,待干透后剪成鞋墊樣式,在上面層蒙上細細的格子布,選好了圖案樣式用筆描畫上去,繡花時在鞋墊的正面小方格中全部采用交叉的“十”字針法,按照圖案用不同顏色的絲線刺繡而成。繡出的花樣和圖案針法細膩,栩栩如生,風味獨特,同樣是手工織藝中的精品。
土家刺繡在配色上一般喜歡選用青、蘭、大紅等深色布做底,圖案紋樣的繡線則多選用淺色,或者底布花用淺色,而繡線用深色,兩種用法的效果都可以使繡花作品顯得質樸逼真,色澤鮮艷生動,對比強烈,給人以喜悅吉慶的美感。土家刺繡取材多為花、草、蟲、魚、鳥、獸、竹、樹等自然景物或是“龍鳳呈祥”、“鯉魚跳龍門”、“鴛鴦戲水”、“喜鵲鬧梅”、“仙鶴松濤”等傳統喜慶圖案。“郎在坡上打飛巖,姐在房中繡花鞋。爹媽問是么子響,后院古樹落干柴。”
一曲灰諧幽默的土家情歌,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刺繡活動對于土家山寨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的傳情達意的作用,也充分說明了刺繡藝術在土家普通家庭中的普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