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繡——山東地區的代表性刺繡,是歷史文獻中記載早的一個繡種,屬中國“八大名繡”之一。
“齊紈”、“魯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是全國聞名的產品。當時齊國有“冠帶衣履天下”的盛譽。據《論衡》記載:“齊郡刺繡,恒女無不能者,目是而手狎也”。
從唐代后期,我國北方連年戰亂,桑地及織繡生產受到嚴重破壞,若干織繡工人遷徙南方,北方刺繡長期衰落。直至明代后期,魯繡又聞名于世,達到高度水平。
現在臨淄考古組存有東周時期的刺繡殘片,鄒縣文物保管所存有元代的魯繡珍品,故宮博物院存有較多的明代魯繡,如《百鳥朝鳳圖》、 《羅漢圖》,其構圖嚴謹,手法多樣,花紋粗獷雄健,質地堅實,色彩對比強烈,形象生動,是魯繡杰出的代表作。
魯繡主要特點是:構圖簡練樸實、色彩明亮對比強烈,針法粗細相間,極富裝飾性和立體感,既華麗而又素雅。其代表產品主要有花鳥、書法、人物。
魯繡憑其工藝精湛、構圖和色彩迷人受到了全人們的寵愛。早在兩千年前的漢朝,魯繡就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亞,轉而傳向歐洲的羅馬帝國。目前,刺繡已出口到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刺繡文化與和平藝術的使者。